2020年12月20日上午10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戴伟辉教授做客我院文法楼230教室,为融媒体实验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讲座主题为“人工智能与神经科技驱动下的融媒体发展”,本场讲座由我院院长白寅教授主持,传媒系系主任易龙老师参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白寅院长首先对戴伟辉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戴教授在情感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讲座在师生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讲座伊始,戴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身的求学之路,本硕博均在浙江大学度过,却横跨了自动化、汽车电子和生物医学工程三大专业,自博士后起,又先后在复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管理学、电子商务和社会神经学的研究。戴教授称,如此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经历,带给他多元融合的开放性研究视野,而这对于拥抱当下乃至今后的融媒体研究都大有益处。
紧接着,戴伟辉教授指出,物联网、泛在通讯网(如5G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最为关键的五大技术趋势,也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新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驱动的前沿转变,尤其体现在由Internet+,到AI+和Neuro+,如服装行业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其中的大量个性化协商、决策问题,都可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来加以解决。如网络心理计算和即时营销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在线判断客户的心理状态,可动态弹出即时促销对策。
但在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是推动相配套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戴教授介绍了在电子商务领域,从产品销售到体验营销的范式转变,如近些年兴起的体验产品中,用户可在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可远程种菜,无疑都是极具商业前景的细分子领域。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倒逼着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创新,如湖南卫视通过短信投票机制,使得05超女冠军李宇春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为自身在短短数天内赚取了近三千万的利润。又比如虚拟情感物品,如拇指花等,尽管单价极其廉价,却吸引了大批用户为其创意买单。
接下来,戴教授为同学们重点剖析了几大技术趋势及其实际应用。一是大数据技术。戴教授以其自身所做的科研为例,介绍了汽车大数据应用中的用户画像与分析技术,将用户信息标签化,如人口属性、购物偏好、上网特征等众多标签,可将用户分成一类或多个类型的群体,便于发现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及产品优化。在商业网点规划中,也可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行业聚集地,实现商业用地和用途的精准规划与布局。又比如在精准医疗和大健康产业中,因为人体对药物代谢方式的差异取决于个体特定的基因、酶和蛋白质的组合,因此基因信息对选择最优治疗极为关键,而如何筛选数以亿计的基因片段,便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
二是情感计算。如根据微信语音进行群体情绪传播的判断,戴教授介绍,根据微信语音的声学特征,便可识别出说话人的情绪流露倾向。这一研究对于公安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又比如在突发事件的事件演化链中,突发事件体现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复杂关联的多维耦合空间,所以在疏导公众情绪之时,要通过情感计算判断情感倾向,再首先进行感情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地讲道理。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戴教授认为,AI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和智能设备相结合,将演化为智能大数据、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等多个研究领域,而这,正是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也是新一代AI的技术方向。但是人工智能也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如隐私问题、算法偏见问题、机器情感问题等。那么,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统治人类吗?在《阿凡达》等电影中,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相关的思考。但戴教授接着指出,人类最大的威胁可能并不是来自人工智能,而是生物医学科技的进展,尤其是神经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在神经管理学和智慧计算领域,便大量地运用了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如提出了网络信息认知的神经机制、网络信息的群体传播机制、神经营销与跨文化认知,更广泛的意义上讲,神经法学、神经教育学、神经会计学等,都是神经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延伸和扩展,那么,认知神经传播学,也同样在未来会大有可为。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请教,戴伟辉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整场讲座中,戴伟辉教授的学识广博与轻松幽默的讲课风格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
纪要人:数字出版1702班胡沛晨
2020-12-23 09:49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